黄唇鱼属于硬骨鱼纲、鲈形同、石首鱼科鱼类,鱼体长而侧扁、呈长纺锤形,尾柄细长,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,腹侧灰白色,胸鳍腋下有一黑斑。

黄唇鱼为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,栖息于50-60m深的近海区,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,以小型鱼类和虾、蟹等大型甲壳类等为食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一、黄唇鱼简介

1、黄唇鱼,闽粤人称金钱鮸、金钱猛鱼,又名(鱼高)。

2、温州人称黄甘,属硬骨鱼纲鲈形同石首鱼科,体长、侧扁,尾柄细长。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,栖息于近海水深50-60米海区,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, 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3、为肉食性鱼类,以小型鱼类和虾、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,幼鱼则以虾类为食。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,被视为上等补品,尤其是鱼膘(俗称“鱼胶”)甚为珍贵,素有“贵如黄金”之说。

4、美国一家媒体公布了9种全球最贵食物,其中金钱猛鱼便位列其中,每磅鱼肉达714美元。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二、黄唇鱼的外形特征

1、黄唇鱼成年后体长一至一点五米,重十五至三十公斤。最大可达五十余公斤。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,腹侧灰白色。胸鳍基部腋下有一个黑斑,背鳍鳍棘和鳍条部边缘黑色,尾鳍灰黑色,腹鳍和臀鳍浅色。

2、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,体长、侧扁,尾柄细长、吻突出,头部被圆鳞、体被银元般栉鳞,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,腹侧灰白,胸鳍腋下有一黑斑;眼似铜铃,上侧位;口端位,斜裂;牙细小,上额外行牙和下额内行牙扩大;背鳍连续;臀鳍第二鳍棘粗长,尾鳍楔形。为名贵珍稀鱼类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3、黄唇鱼体型呈长的纺锤型,背部隆起,腹部从胸鳍至肛门较平直,臀鳍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;鱼头背部呈八字型,中等大,侧扁;吻稍尖,吻长大于眼径,眼径大于眼间距;口前位,口裂从吻端向下侧倾斜,达眼前缘下方;上下颌有齿,尖细;体长为体高的3.4倍,为头长的4倍,为尾柄长的3.8倍;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.4倍;头长为眼径的5.75倍,为眼间距的7.2倍,为吻长的3.8倍,为口裂长的2.9倍。

4、鳍式:背鳍VII,I-24,胸鳍15,腹鳍I-5,臀鳍II-7,尾鳍18。背鳍起点在体长的三分之一处,第三棘最长,为头长的52%;胸鳍尖长;腹鳍胸位,在胸鳍的下方,第一鳍条延伸突出,呈线状;尾鳍呈标枪头状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5、鳞片形状:椭圆型0.8:1.0,细栉鳞,头、躯干、尾部都被鳞。

6、侧线鳞 :侧线完整,前半部呈向上的弧型,后半部较平直,至尾柄末端为62个,尾鳍处另有18个不明显的侧线鳞,直至尾鳍末端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7、头至肛门为体长的60%,鳃瓢4,鳃耙11。胃呈T字型,长为眼径的4倍,宽为眼径的2倍。肠长为体长的63%,较粗大,有两次盘弯。膘中等大,一室,膘重为体重的1.78%,膘的前端有两条气管,直通至头部的耳石处。

8、黄唇鱼体背棕黄色,腹侧灰黄色,各鳍色素较深,呈灰黑色。胸鳍腋下有一园型黑斑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二、黄唇鱼的生活习性

1、尖头黄唇鱼生活在海、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,盐度在0.5-18‰之间,有时溯饵,可直至河口淡水处;喜居水深、有鱼礁、水流较缓的海域;黄唇鱼在水清时集群,水浊时分散。

2、黄唇鱼以鱼、虾为食,东莞海域的黄唇鱼,12-5月吃虾为主,6-8月吃弹涂鱼为主,9-11月吃鲻鱼为主。在农历23-26日最低潮、平流水、吹东风时,黄唇鱼苗便会成群浮上水面;当开始涨潮、水流动、不是吹东风时,黄唇鱼苗便散群下沉。

黄唇鱼简介,又叫金钱鮸、金钱猛鱼

3、黄唇鱼栖息于近海水深50-60米海区,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,通常体长为1-1.5米,大者可达50公斤以上。该鱼以虾、蟹等甲壳类及小鱼为食。喜逆流浑水,厌强光;3-6月向沿岸洄游,产卵繁殖。

4、在此期间,因为其鳔内空气振动在水下传出媚媚动听的声响,时强时弱,且有音乐之旋律,100米周围海区可闻其声。以往,温州洞头、南、北麂渔场及瓯江河口段也时有捕捞。